閩侯荊溪桃田村,69年前開過一場名垂福建黨史的會議
http://www.spewarecorporation.com 2016-07-04 11:45:40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戰火紛飛的1947年,閩侯縣荊溪鎮桃田村(當時叫“林森縣桐口鄉龍山村”)的一處深山內,曾秘密召開了一場會議——“龍山會議”。這場會議,成為閩浙贛邊區城市工作的重要歷史轉折點。
(龍山會議紀念館?朱歡歡/攝)
這場會議,讓桃田村這個地處福州西郊的小村,在福建黨史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。1982年,桃田村被閩侯縣列入“革命老區基點村”。這一稱號,被村民們視為一筆寶貴的財富。
這些年來,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桃田村成為閩侯縣幸福家園示范點。如今,桃田村正努力把自己建設成一個紅色旅游基地。
(桃田村全景?朱歡歡/攝)
“龍山會議”是城工部歷史的里程碑★
桃田村是一個只有500多人的小山村。村莊四面環山,土地面積6000多畝,山地占了80%以上。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山村,因為一場革命會議,在福建黨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(桃田村村部?張敏/攝)
1947年2月22日至25日,中共閩浙贛區委城工部在桃田村召開工作會議。會議地點設在距村中心5公里處的鄭金伙家。會議地點的選擇,主要考慮此處山高坡陡,森林茂密,緊急時方便及時疏散和隱蔽。當時參加會議的有閩江工委委員及其所屬學委、市委、縣委、調委,福清、長樂、平潭工委等共30多名代表,其中有莊征、李鐵、孟起等人,都是革命骨干。
(龍山會議開會地點隱于深山?張敏/攝)
當時,會議代表們分幾路上山,多數從福州北峰嶺頭翻山到會。為了安全及保密,與會者均戴上黑布口罩,只露眼睛和嘴巴,不報姓名,以代號為名,互相不打招呼,不接觸。他們按原組織編成小組,開會時只憑腦記、不做筆記,食宿在房內,白天休息,夜里開會。會議傳達了區黨委關于“撤銷閩江工委,成立閩浙贛區黨委城市工作部”的決定和《福建黨九年斗爭總結(草案)》。會議還系統總結了閩江工委兩年的斗爭經驗,并作了《論開辟第二戰場》的報告,明確了城市工作“以學校為重點,為農村服務、為游擊戰爭服務”的方針,還決定成立閩浙贛地下軍司令部。
(科普畫廊?張敏/攝)
龍山會議是閩浙贛邊區城市工作的一個轉折點。特別是城工部的成立,大大加強了閩浙贛區黨委對城市愛國民主運動的領導,促進了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和城市支援農村工作。
(黨員干部參觀龍山會議紀念館?林鑫/攝)
先種蔬菜再種草藥,村干部帶頭脫貧★
許多年來,桃田村村民“靠山吃山”,主要以種植水稻和販賣木材為生,生活艱辛。窮,一度成為村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。為改變村民以種植水稻為生的傳統觀念,1999年起,桃田村充分利用當地地理優勢,通過種植蔬菜,取得了良好的收益。
(利用地理優勢發展蔬菜種植?張敏/攝)
此后,桃田村相繼引進臺灣苦瓜、胡瓜、絲瓜、永安萵筍等蔬菜,每家每戶利用自家的責任田脫貧致富。2012年,通過協調市、縣老區建設促進會,桃田村又引進金線蓮、鐵皮石斛等名貴中草藥試種。目前,桃田村共種植金線蓮20萬棵、鐵皮石斛13萬棵,農民收入進一步增加。
(整潔的村貌?張敏/攝)
如今的桃田村,處處可見嶄新的小洋房,村民們的臉上精氣神十足。桃田村黨支部書記劉長記介紹,桃田村財年收入由過去的零提高到現在的8萬元,村民年均收入也從800元增加到1.25萬元。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,村里的各項基礎設施狀況也明顯改善。2015年,桃田村通過了閩侯縣“幸福家園”工程驗收,這個革命老區基點村,重新煥發出生機。
(休閑公園?張敏/攝)
著力打造紅色旅游基地★
2007年,閩侯縣對年久失修的龍山會議舊址進行修復,并于次年修建紀念碑。
(龍山會議紀念碑?朱歡歡/攝)
重修后的龍山會議紀念館占地548平方米,建筑面積287平方米,總投資250多萬元,于2012年10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。紀念館內共收集了300多件反映龍山會議的實物,分別從“組織的建立與發展”“龍山會議及其影響”“斷聯后的英勇奮戰”“撥開迷霧重見天日”四個部分全面展示龍山會議的歷史功績。
(龍山會議紀念館展廳?張敏/攝)
在桃田人看來,桃田村“革命老區基點村”的稱號,不僅是整個村子的榮耀,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。特別是在當下“兩學一做”的良好氛圍之下,越來越多的學生和黨員干部來到這里,學習龍山會議精神,了解先烈和城工部黨員前輩的先進事跡。
(桃田書院?張敏/攝)
如今,龍山紀念館已成為閩侯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國防教育基地、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?!敖衲?月以來,每月到這里的游客都有五六百人?!眲㈤L記說,這給桃田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個新的契機。村里先后建成了桃田書屋、農家樂、自助垂釣、采摘等旅游項目。接下來,桃田村將打造紅色旅游基地,引導村民向發展鄉村旅游業轉型。
(休閑垂釣?朱歡歡/攝)
?。ǜV萃韴?陳木易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