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閩侯新聞網 >> 首邑春秋 >> 正文

這個書院,陳寶琛為其書寫院名

http://www.spewarecorporation.com  2016-08-10 15:20:27  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    【字號

  閩侯尚干,淘江三面環流,面朝五虎山。朱熹有詩句“五虎朝洋居萬戶”,陳寶琛有詩曰“珠山歷代有賢人”。這里人文薈萃,教育文脈深厚,文化繁榮,很早就出現了書院。淘江書院和陶南書院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兩座。

  (五虎山?王元春/攝)

  淘江書院建于明嘉靖年間。陶南書院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(1906年),為清末光緒年間太子太傅陳寶琛倡議建設并親自題名。兩書院并排,均坐北朝南、三進兩天井,最后一進在山坡上,總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。

  (并排的淘江書院和陶南書院?尚干鎮供圖)

  陶南書院因年久失修,蟲蟻蛀腐,于2004年,由閩侯第二中學校友林功佑先生捐資10余萬元,費時兩個多月重修。原陳寶琛所書“陶南書院”橫匾已失,現有橫匾由書法家陳奮武先生所書。

  (從陶南書院俯瞰淘江書院?網絡圖片)

  重修后的陶南書院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,門闊四扇三間,進深四柱,抬梁式木構架,歇山頂,檐翹角、斗拱等雕刻精致,花卉圖案栩栩如生。

  (重修書院碑記?潘杰/攝)

  (陶南書院圖案?潘杰/攝)

  陶南書院拱形大門前有五級臺階,大門門框上下左右均用石材拼接,連接處僅有一條細線,造工考究。大門內,有一個大天井,地面由石板鋪成。天井可容納數百人,這么大的天井,在眾多書院里并不多見,可見當年這里文化的繁榮程度。

  (“陶南書院”橫匾?網絡圖片)

  淘江書院則是古時為本鄉秀才、舉人諸生進修之所,有老學究指導,生員十余人到二三十人不等。書院建筑結構與陶南書院十分相似,四面封火墻,單層木構四扇三間。寬大的大門內也有一個整潔的石鋪大天井。天井與廳堂有石階相連,廳堂兩旁各有一間大廂房,廂房外各有一火墻弄,廂房后有一口橢圓形泉水池——鴨蛋池,池里泉水清澈如鏡。

  (鴨蛋池?潘杰/攝)

  (淘江書院內的柱礎?網絡圖片)

  民國年間,淘江書院與陶南書院還是省立福州鄉村師范校址。當時的國府主席林森于民國22年(1933年)回鄉謁祠祭祖,看到福州鄉村師范設福州洪山橋之畔,地僻人稀,常逢水患,便向閩省府教育部門建議,請其遷校至尚干,于是,淘江書院、陶南書院及其附近三大廟便成為省立福州鄉村師范校址,于當年冬季全部入住。

  (淘江書院最后一進?潘杰/攝)

  如今,淘江書院大閣樓是百六峰詩社社址,陶南書院閣樓是閩侯二中的校史館。幾百年來,兩座書院雖代有興廢,但在歷史的煙塵下,割裂不開的文脈依舊深蘊其間,延伸到尚干乃至閩侯的大小村落。源遠流長的文化滋養,讓尚干這塊鐘靈毓秀的土地英才輩出,孕育出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人物。

秋霞在线,秋霞在线观看,求av网址,求av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