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南通洲頭黃覺民故居
http://www.spewarecorporation.com 2016-08-18 17:37:19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洲頭村位于閩侯縣南通鎮北側,南有通洲河,北靠大樟溪,距離福州市區約18公里。這里水鄉格局鮮明,苗木水系相繞,因此被稱之為大樟溪畔的“江南水鄉”。洲頭村雖不大,但名人故居卻不少,著名教育家黃覺民的故居就坐落在這里。
(黃覺民故居?潘杰/攝)
黃覺民,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)生于今閩侯縣南通鎮洲頭村。據資料記載,早在1912年,黃覺民就隨著他的父親黃茂坦到上海經商,初期以經商發家。但在黃覺民婚后,家族在商場上漸漸失意,輾轉后的黃覺民遂決定棄商從學。1919年,黃覺民考入福州青年會中學,因成績優異,高中畢業后留校任教。在閩任教期間,他與幾位同學、同事在福州郊區募款籌創一所專教漁民子弟的義務學校,自任校長。為了鼓勵貧苦漁民青少年求學,他破例規定星期日照常上課,不放暑假,改放農忙假,凡買不起教科書的學生可免費入學。
(黃覺民故居庭院?潘杰/攝)
1932年,黃覺民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心理學,學成回國,擔任上海商務印書館《教育雜志社》社長兼總編輯??谷諔馉幈l后,黃覺民隨同商務印書館遷往香港,后日軍誘逼其出任偽東亞文協教育處處長,他斷然拒絕,隨后輾轉到重慶??谷諔馉巹倮?,黃覺民又回到福州,擔任福建省研究院院長。
(黃覺民故居廳堂?潘杰/攝)
黃覺民故居始建于清代,是黃覺民的父親黃茂坦所建。故居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,雖然與其他古民居相比,面積不大,但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。從南到北依次建有門頭、前天井、主座、后天井、后院等。主座面闊五間,進深七柱,穿斗式木構架,左右配有廂房、儲物室和廚房等。主座除廳堂外,其他均為雙層閣樓式建筑。
(黃覺民故居天井?潘杰/攝)
黃覺民故居最為精巧的地方,莫過于琳瑯滿目的木雕。這些木雕格調典雅而高貴,或鏤空,或陰刻,或浮雕。在題材上,更是多種多樣,有的取龍和鳳象征高貴;有的取“五?!毕笳鞲_\當頭;有的飾刻人物故事寓述人生哲理,以教育后代。這些雕刻遍布在雀替、懸鐘、斗拱梁枋等處,使古宅更加氣勢不凡。
(黃覺民故居里精致的木雕?潘杰/攝)
在黃覺民故居中游走,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她所訴說的歷史,用心聆聽這里發生的故事,才能用一種敬畏之情體驗歷史的厚重。
(閩侯電視臺供稿)